4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东莞蔬菜配送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

文章出处:公司动态 责任编辑:东莞市荣茂膳食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5-06-24
  ​蔬菜配送是指以蔬菜为代表的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到消费过程中的一个环节,通常由专业的蔬菜配送公司或个体户负责,将蔬菜等食材从供应商那里采购后,运送到单位、学校、食堂、酒店、餐馆、社区等的一种社会生活和商业服务形式。下面,小编总结一下东莞蔬菜配送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涉及成本、质量、管理、竞争等多个维度,以下是具体分析:
东莞蔬菜配送
一、成本压力突出
采购成本波动大
蔬菜价格受产地、季节、天气、市场供需等因素影响显著(如极端天气导致减产,价格暴涨),采购成本难以稳定控制。
中小型配送企业缺乏规模采购优势,与农户或批发商议价能力弱,采购成本高于大型企业。
物流运输成本高
蔬菜配送通常需要 “点对点” 运输,尤其是生鲜蔬菜需冷链运输(如冷藏车、保温箱),油耗、车辆维护、冷链设备投入等成本占比高。
城市配送中交通拥堵、限行政策(如货车进城时间限制)可能导致运输效率降低,增加额外成本(如绕路、超时配送的人力损耗)。
人力成本攀升
分拣、包装、配送等环节依赖人工操作,随着用工成本上涨(如薪资、社保),人力支出成为企业主要负担。
旺季(如节假日、疫情保供期)需临时招聘兼职人员,培训成本高且人员流动性大,影响服务稳定性。
二、食材品质与安全风险
质量管控难度大
蔬菜来源复杂(基地直采、批发市场、农户散户等),不同渠道的品控标准不一,可能出现农药残留超标、新鲜度不足(如运输途中捂坏)、掺杂劣质产品等问题。
分拣环节若人工筛选不严格,易将烂叶、变质蔬菜混入配送订单,引发客户投诉。
保鲜技术要求高
叶菜类、菌菇类等易损耗蔬菜对储存温度、湿度敏感,冷链断裂(如冷藏车故障、配送途中开门次数过多)会导致蔬菜变质,损耗率可高达 10%-30%。
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简化保鲜措施(如减少冰袋使用、使用非专业保温箱),进一步加剧品质风险。
三、配送效率与管理难题
订单碎片化与配送路线复杂
客户类型多样(如餐馆、学校食堂、社区团购),订单量从几公斤到数吨不等,小批量、多批次配送需求普遍,导致路线规划难度大(如同一区域分散多个订单,需多次折返)。
订单临时变更(如紧急加单、取消订单)频繁,配送计划灵活性不足时易出现延误。
库存管理失衡
若对客户需求预测不准(如旺季订单激增或淡季需求下降),可能导致库存积压(蔬菜滞销腐烂)或缺货(影响客户体验)。
多品种蔬菜共存易导致串味、交叉污染(如气味重的洋葱与叶菜混放),库存管理需更精细的分区和保鲜措施。
信息化水平滞后
中小配送企业缺乏专业的订单管理系统、物流追踪系统,依赖人工记账、电话沟通,易出现订单错漏(如品种写错、数量不符)、配送进度无法实时反馈等问题。
四、行业竞争与客户需求升级
低价竞争加剧利润压缩
市场准入门槛低,大量中小配送企业通过低价争夺客户,导致行业利润率下降(部分企业净利润率不足 5%),难以投入资金优化服务。
客户对价格敏感度高,部分企业为维持订单被迫接受低价,牺牲品控或服务质量。
客户需求多元化与个性化
餐饮企业、连锁商超等客户对蔬菜的规格(如净菜、切配加工)、检测报告(如农残检测证明)、配送时效(如凌晨送达)要求更高,中小配送企业可能因设备或人力不足难以满足。
消费者对有机蔬菜、本地特色菜的需求增长,配送企业需拓展采购渠道,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复杂度。
五、政策与环境挑战
食品安全监管趋严
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提高(如 “三品一标” 认证、追溯体系建设),配送企业需投入更多成本进行检测、资质认证,合规成本增加。
环保与包装成本压力
塑料包装限制政策(如 “限塑令”)推动企业使用可降解包装,但成本较传统包装高 20%-50%,且部分可降解材料防水性、承重性不足,可能增加运输损耗。
六、突发风险与应急能力不足
自然灾害与疫情冲击:如产地洪涝导致蔬菜减产、疫情封控导致运输路线中断,企业缺乏应急供应链(如备用采购渠道、跨区域调运能力),易出现断供。
季节性用工短缺:春节、农忙等时段,基层配送人员短缺,可能导致配送延迟或服务停滞。

  • 11年专业行业经验积累了11年的中大型食堂餐饮服务经验

  • 100+丰富菜式供选择使用主菜加配菜、青菜、米饭和汤品,快速出餐

  • 10000+人提供膳食服务累计为企事业员工及院校师生提供膳食服务

手机站

关注荣茂

荣茂手机站

服务热线:0769-83457485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