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面包的工艺多样,主要包括一次发酵法(直接法)、二次发酵法(中种法)、快速发酵法、汤种法、冷藏发酵法及天然酵母法,不同工艺在发酵流程、时间控制、风味呈现及操作难度上各有特点。那么,
东莞饭堂承包小编讲解一下具体制作工艺,如下:

一、一次发酵法(直接法)
流程:原料处理→搅拌→发酵→分割→滚圆→松弛→整形→醒发→烘烤→冷却→包装
特点:
发酵时间短:仅需一次基础发酵,整体耗时约2-3小时,适合快速生产。
操作简单:流程直接,无需分阶段处理面团,适合家庭制作或小型面包房。
风味较淡:因发酵时间有限,面包酸味较弱,组织细腻度略逊于二次发酵法。
老化较快:成品柔软性、延展性较差,保质期相对较短。
适用场景:追求效率的商业生产或家庭日常烘焙。
二、二次发酵法(中种法)
流程:
中种面团:部分面粉+水+酵母搅拌成团,发酵至原体积3-4倍(蜂窝状)。
主面团:剩余原料+中种面团混合,搅拌后松弛半小时,再分割、整形、醒发、烘烤。
特点:
风味浓郁:长时间发酵产生有机酸,赋予面包独特酸味和复杂香气。
组织柔软:中种面团强化面筋,成品体积大、结构疏松,延缓老化速度。
操作复杂:需分阶段处理面团,对发酵状态判断要求较高。
变种:
冷藏中种法:中种面团冷藏发酵12-24小时,风味更浓郁,操作更灵活。
100%中种法:全部面粉用于中种,发酵至原体积2-3倍,适合软质面包。
适用场景:追求高品质、风味独特的面包(如法棍、吐司)。
三、快速发酵法
流程:搅拌→松弛10-30分钟→分割滚圆→整形→醒发→烘烤→冷却→包装
特点:
发酵时间极短:通过化学膨松剂(如小苏打、泡打粉)或高温快速发酵,总耗时约2小时。
效率高:适合大规模商业生产,降低设备、人力成本。
风味单一:缺乏自然发酵的酸味和香气,口感较平淡。
适用场景:需快速出餐的连锁面包店或工业生产。
四、汤种法
流程:
制作汤种:部分面粉+水按1:1比例混合,加热至65℃(淀粉糊化),冷却后加入主面团。
后续步骤:与直接法相同,搅拌→发酵→整形→醒发→烘烤。
特点:
保湿性强:淀粉糊化吸收更多水分,面包柔软度提升,延缓老化。
操作难度:需精确控制加热温度,避免汤种过稠或过稀。
适用场景:制作软质面包(如日式生吐司、牛奶面包)。
五、冷藏发酵法
流程:
基础发酵:面团搅拌后冷藏(0-5℃)发酵12-24小时。
后续步骤:取出回温至16-20℃,分割、整形、醒发、烘烤。
特点:
风味独特:低温慢发酵产生有机酸,面包酸味柔和,香气复杂。
操作灵活:可错开工作时间,适合家庭或小规模生产。
需注意:冷藏面团需密封保存,防止表面干燥。
适用场景:制作酸面包、天然酵母面包或需灵活安排时间的场景。
六、天然酵母法
流程:
培养天然酵母:水+面粉+野生酵母(如葡萄干、苹果皮)混合,发酵10天左右形成酸种。
制作面包:酸种+主面团原料混合,发酵、整形、醒发、烘烤。
特点:
风味独特:天然酵母产生复杂香气,面包酸味明显,口感层次丰富。
健康属性:预分解蛋白质为氨基酸,易于消化吸收。
操作复杂:需长期维护酸种,发酵时间不稳定,对技术要求高。
适用场景:追求极致风味和健康属性的手工面包店或烘焙爱好者。